侯泽军站在桃林里,查看桃树的生长情况,这些桃树是他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的,以后的收益也归村民。
侯泽军(左一)出资修建了“太行一分区司令部”纪念馆,游客们在这里能重温红色历史。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情怀,是40岁的侯泽军心中火热的激情。生于斯长于斯,虽然在外闯荡多年,他始终怀着一颗报答桑梓、惠泽家乡的心。
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后,他带着积攒下来的资金、人脉和理念回到家乡赞皇县黄北坪村,助力家乡建设和发展。
□本报记者 李莉雅
通讯员 安献锋 张 莎/文
本报首席记者 张 震/图
夏日,骄阳似火。在黄北坪农宅旅游合作社的农家小院里,展开着一场如同天气般火热的讨论,而参与讨论的就是该合作社的几位社员代表。几番“唇枪舌剑”后,大家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每周我们都会召集社员代表讨论,大家伙儿也都积极出点子、想主意,为合作社的发展尽力。”侯泽军说,大家能群策群力,劲儿往一处使,这让他很高兴,也对村子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不断尝试
用辛苦闯出一片天地
黄北坪村位于赞皇县西部深山区,距县城30公里,侯泽军就出生在这里。
侯泽军兄弟姐妹四个,他排行老三。父母一直在家务农,生活比较艰辛。在他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失去家庭的顶梁柱,一家人生活更是困难重重。
看着辛劳的母亲,懂事的他下决心要早点儿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17岁那年,他便辍学回家。平日里,除了帮助母亲务农外,他还搞起了养殖,养獭兔、养鸡,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997年,侯泽军决定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他来到石家庄,并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一份销售办公设备的工作。
新业务员有一个月的试用期,他十分珍惜这次工作机会。每天,他第一个赶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做销售需要打开市场,他就骑上自行车“扫街”,同事们一天最多走访20多位客户,而他一天能走访100多位。一个月,他踩坏了7副脚蹬子,磨破了三双鞋。
辛苦不会白费,汗水不会白流。一个月过后,45名新业务员只留下了不到10名,侯泽军就是其中之一。“我离开家乡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闯荡出一片天地,所以再苦再累我都能坚持。”侯泽军说,就是凭着吃苦耐劳,他很快就成为销售业绩最好的业务员之一。
然而,7个月后,侯泽军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离职,自己创业。这并不是盲目的决定,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在做业务期间,摸透了办公设备的销售规律,也知道了其中的门道,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公司,也做办公设备销售。”
在做业务时,侯泽军诚实守信,积攒了不少人脉和资源,所以在创业初期虽然资金紧张,可他还是很快闯出了一片天地。“大家都信任我,电子设备商允许我先赊账,等设备卖出后再结款。”侯泽军说,创业的第一年,他的公司就盈利了几十万元。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公司员工也在不断增加,从最开始的3个人,发展到80余人,公司年盈利近70万元。
一次求助
激起心底的家乡情怀
虽然在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可侯泽军一直没有忘记家乡,始终想着尽力为家乡做些事情。他说,有一次他回到村里,一位乡亲开玩笑地向他求助:“军儿,你现在有出息了,可别忘了乡亲们,你得帮我们也过上好日子呀!”
乡亲的话,激起了他深埋于心的想法。“我父亲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他一直教育我们以后有了出息,一定不忘了家乡。我从小就下了决心,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回报家乡。家乡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侯泽军说。
两天后,侯泽军返回石家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察项目。他通过考察发现,市场对绿色农产品有需求,所以就想着将家乡的农产品销到城市,增加农民收入。
2003年,侯泽军回到村里,承包了一片荒山,准备搞绿色养殖。“我得做排头兵,自己先试着养一些,然后开辟出销路后,再带领乡亲们养殖。”他说,自己找人搭建了鸡舍,并买来2万只鸡苗,创建了绿色养殖基地。
眼看着鸡苗一天天长大,母鸡即将产蛋,公鸡也能做肉鸡售卖了,一场突来的大雪让这一切成了泡影。“大雪封住了山路,因为道路的阻隔,养殖场断了粮,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殖场里的鸡接连饿死,每天起来都能看见一片死鸡。”侯泽军说,现在回想起来,他依旧心疼不已。
那个冬天,2万只鸡只剩下2千余只,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那段时间,侯泽军经常一整天不说一句话,独自一人坐在山头,看着远方,默默流泪。咬着牙,他将剩下的2千只鸡卖掉了,没想到那一天,一只鸡下蛋了。
攥着那枚鸡蛋,望着空荡荡的鸡场,侯泽军心里五味杂陈。“30万元就换来个鸡蛋” ,说到这里,侯泽军红了眼圈,“那个鸡蛋,我整整留了4年。”
这次经历也让侯泽军意识到,想干成事,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那次失败之后,他再次踏上了离乡之路,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当时一方面是觉得受了打击,没脸见乡亲们。另一方面是需要积累资金,希望再回来为家乡做事。”侯泽军说。
回到城里,一切从零做起,侯泽军又重新开始打拼。期间,他经历过亏损,遇到过骗子,甚至也曾负债累累,但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对家乡的承诺。
功夫不负有心人,侯泽军再次成功了,他的公司开展了多种经营,并且发展顺利,成为了一家集团公司。
再次成功的侯泽军依旧惦念着家乡,乡亲们有什么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家庭困难的乡亲们到石家庄看病,他帮忙联系医院,帮助出医药费;有孩子没钱读书,他资助孩子上学;村里孤困老人没人照顾,他经常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反哺家乡
希望未来更加美好
2016年夏天,连日的暴雨让多地发生洪灾,黄北坪村这样地处山区的小村庄自然难以幸免。入村的唯一道路被冲毁,多处房屋坍塌,庄稼烂在了地里。侯泽军得知后立即赶了回去,和村民们一起救灾,为村里条件困难的村民送去米面油。
洪灾过后,村里展开重建,在政府的帮助下,被洪水冲毁的出村小路将被改建成一座坚实平坦的大桥,然而修建大桥会占用村民的耕地,为了村民的几万元补偿款,村干部们四处求助,却没有结果。
几经波折,村干部们想到了侯泽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联系到侯泽军,没想到,不到十分钟,钱款就打到了村里。
这一帮,让侯泽军再次投入到家乡的振兴事业中。他多次和村干部以及乡亲们讨论村里的现状、村民的境况,并意识到想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给钱给物绝不是长久之计,再三思考后他决定投资家乡,通过产业带动乡亲们致富,打造出家乡的旅游品牌,让村里的绿水青山,转化为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侯泽军每周都会回到黄北坪村,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商议,并很快有了初步的规划。“我们村耕地面积1200余亩,山场面积9800余亩,耕地少、山场多,所以适合发展林果业及特色种植业,并依托这些发展特色采摘。另外,我们村周边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毗邻嶂石岩、棋盘山生态森林自然风景区、九女峰景区等景区,很适合发展农家院。”侯泽军说,2017年,他在村里建立了黄北坪农宅旅游合作社,合作社95%以上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吸纳贫困人口近200人。
侯泽军从养殖、种植、闲置农宅改造等多方面为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帮他们创收。“扶贫要先扶志,贫困村民可以优先加入我们合作社,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脱贫。”他说。
侯泽军购买了桃树、葡萄树、猕猴桃树、桑椹树等,免费发放给自愿种植的村民,帮助大家发展特色采摘,而收益则归种植户所有;他还投资修建了特色农家院和越野卡丁车基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来村里采摘的游客,可以免费驾驶卡丁车到果树区采摘。“农家院和卡丁车基地的全部收益归农宅旅游合作社所有,除去日常运营支出外,剩余的由合作社全体社员平均分配。”侯泽军解释说。
黄北坪村党支部书记韩宝金告诉记者,除了投资帮助村子发展外,侯泽军还帮助村里修路、盖房、修建基础设施,村里的每一处改善几乎都有他的一份力。
现在提起侯泽军的名字,乡亲们想到的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没头没脑跑到山上养殖的年轻小伙儿了,但还是习惯性地叫他小名侯三军。
“三军现在可出息了,帮着村里又盖房又修路,我们全家人现在都在他的合作社干活嘞!”村里老人侯贵珍一边说着,一边笑了。
然而,侯泽军的计划决不止于此,“村里有红色旅游资源,有八路军太行一分区司令部旧址,有长沙阻击战遗迹,有朝鲜义勇军烈士墓地等,只是一直鲜为外人所知,如果合理利用,一定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同时给乡亲们增收。”目前,侯泽军已经开始着手这件事,并出资修建了“太行一分区司令部”纪念馆。“现在已经有游客过来参观学习了。”韩宝金说。
现在,合作社的贫困户中,有95%已经脱贫。“我打算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支持家乡建设上,帮助乡亲们创收。”说这话时,侯泽军目光坚定。